管理暂行规定 教工合唱团 篮球俱乐部 乒乓俱乐部 网球俱乐部 足球俱乐部 羽毛球俱乐部 桥牌俱乐部 健身健美俱乐部 舞蹈俱乐部 健走团协会 瑜伽俱乐部 摄影协会 集邮协会 黄鹤诗联社章程 排球俱乐部
2018年7月-8月,湖北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我校举行。来自全省多所高校的115余青年教师齐聚桂子山,开展教学比拼,切磋教学技艺。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四位参赛教师全部获奖,化学学院副教授佘能芳获得理科组一等奖、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刘文波外语组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世鹏获得思政组一等奖,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文鹏副教授获得文科组二等奖。
以下为这四位青年教师的参赛感悟,值教师节特殊的节日,与君分享之。祝我校全体教职工节日快乐!
授业有道,贵在用心
化学学院 佘能芳
2018年的夏天对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夏天。非常幸运首先代表化学学院参加了学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脱颖而出后又代表学校参加了湖北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自2008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一晃眼,我已是从教十年的“老”教师了。本科就读师范专业的我,对教学一直充满热爱。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后,我始终以一腔热血,努力做好本科教学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领导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学生们的真心喜爱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回馈。但每每在结课之际,总是感觉年复一年的课程教学中,内容虽愈发熟悉,但总有种为了教学而教学的茫然感。近两年,我慢慢沉下心来,在学院领导和《有机化学》教研室资深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始尝试把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努力把自己和学生带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正当我的课堂教学改革渐入佳境时,领导同事们非常信任我,把教学竞赛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这对我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赛制一度让我抓狂,20个课时教学设计的精心编写,20个节段PPT的精心打磨,20节课的反复试讲与演练,20个脚本的字句斟酌……,工作量之大是我从未遇到过的,回想当年博士毕业论文答辩也没有如此坚艰辛过。但心中那一份对教学、对学生的热爱,支撑着我咬牙坚持了下来,抓住了这次升华自己的宝贵机遇。四个月里我全身心投入备战,通过对整个课程的系统梳理、深入剖析和融会贯通,努力实践以基础知识为根本,既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又始终关注学术最前沿的教学理念,把课堂层次带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己也从一开始难以理解赛制的残酷,到真正领会了赛制设计的合理性和对一线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对授业有道的理解也进入了新的境界。非常幸运的是,自己的努力也得到了评委老师们的认可,我顺利获得省赛理科组的第一名。
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学校工会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和细致服务,学院领导、同事们的充分信任和无私关心与帮助,还有家人们的无条件支持都是我顺利获奖的“催化剂”,“军功章”里也有你们的一半。
比赛已经结束,成绩属于过去。这次比赛我最大的感受便是,授业有道,贵在用心。本科教学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要学会用心思考,不断寻求突破。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这次比赛为契机,和同事们一起,努力践行教学改革,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外语学院 刘文波
时光荏苒,今年是我在桂子山上任教的第五年。五年的教学经历让我褪去了初上讲台时的青涩与紧张,对所教授的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始终不变的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在工作的第五年参加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竞赛,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因为几个月的备赛过程让我沉淀下来,去深入思考和系统整理自己的教学,历时三天的竞赛让我有机会与其他优秀青年教师切磋教学、共同进步,每一步都是成长与历练。
“青教赛”包含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现场答辩三个竞赛环节,从专业功底、教学技能、理论素养、临场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
在准备20个课程节段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仔细分析和梳理每一堂课,思考内容是否充实、目标是否清晰、方法是否得当、活动是否有效,深感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值得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竞赛当天的课堂教学和现场答辩对参赛老师来说也是磨练。20分钟的授课要求老师们对时间有良好的把控,还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里清晰呈现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思维、达到教学目标。仍然记得竞赛当天,我走上讲台环顾赛场,评委和观赛老师们神情专注,眼神充满期待和鼓励。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要将这一堂课当作平时的每一堂课,既认真对待,又带着平常心与台下的“学生”真诚地交流与探讨。竞赛过程中看到大家跟随我的教学或点头或微笑或思考,我心中充满了幸福感。
课堂教学结束后进入答辩环节,专家评委关于课程和教学的相关提问一针见血、极具挑战性。其中一位评委针对我的课后任务问到该如何给学生提供“支架”(scaffolding),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考察我的外语教学理论素养,给我很深的启发。
“青教赛”圆满结束,作为一名参赛选手,获得的奖项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但更宝贵的是我通过竞赛得到的成长与感悟。外国语学院竞赛团队的老师们一路陪伴和支持着我,他们的专业水准和认真态度是我努力的方向。各高校教师齐聚一堂、同台竞技,参赛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也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希望自己可以坚持思考和学习,从“青椒”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期待与学生有最美好的遇见,与他们一起探索新知、开启发现之旅。
团队协作,不忘初心,勇猛精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世鹏
湖北省第六届青教赛圆满落幕了,作为思政组的一名参赛者,我感触良多。
首先感谢湖北省教育总工会和华中师范大学校工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感谢他们筹办、组织此次大赛,为青年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提升的平台。
感谢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和我们教学团队诸位老师鼎力相助!没有这些支持和帮助,就没有这份成绩。我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是这个成绩更多的是团队的成绩。教学竞赛不只是在比赛的讲台上进行二十分钟的展示,二是要完成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这项工程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幸好我们有集体备课的传统和团结协作的氛围!从刚刚获知比赛的消息开始,我们学院就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组成专门的教学团队,为我提供从教学技巧到穿衣着装的全方位的支持。所以我更相信,教学竞赛既是平时教学的自然延续,又是对平时教学效果的检验和提升。而在平时教学中把自己融入团队之中,依靠集体力量,是一个老师上好课的关键。
在原理课上,我们经常讲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认为,对一门课程而言,也要培养和树立起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要注意把握与这门课相适应的特殊的教学方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它还具有提升境界、陶冶情操、塑造灵魂这样重大的使命。基于对思政课的这种认识和定位,我对上课的方法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想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照本宣科地把课本上的东西导给学生,而是要超越课本,真正弄懂、讲清课本中隐含的道理。像我们的哲学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但真正把它弄懂讲好并不容易。如果只是把课本上的几条原理灌输给学生,那就失去了哲学的味道。黑格尔说要做有教养的哲学。我们在讲课时同样如此,只有把自身的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用先进的思想、观点进行细致的阐释才能展现理论的魅力,才能拒绝肤浅,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第二个想法是,思政课一定要上的有意思,要尽量把抽象的原理通过有意思的方式呈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我们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时代,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大量信息,因此,如何把你所要讲的东西用有意思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又不是深度,是我永远要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次教学竞赛印证了我的这种想法,因为我发现每一位选手在讲述中都表现出相同的做法。
以上是我本次参赛的一点感受。我会努力努力消化吸收在这次竞赛中所学所得,与我们的教学团队一起不忘初心,勇猛精进,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幸福之旅在延续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文鹏
从准备校赛,直到四个月后参加省赛,感觉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三点感触最深:
第一,要时刻注意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形式的活泼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自己会相对忽略教学的严谨性。譬如,当讲到一个核心概念时,这个概念是谁提出来的,有没有不同的提法,与相似概念的异同在哪里等,这些都需要讲得非常清晰和透彻,不可模糊处理,更不可完全不讲。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传播科学的知识,教师需要对知识的“科学性”有严格的把关。教学的严谨性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科研习惯,能对所有知识点的相关理论、逻辑、方法等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本次比赛,我学会了更加有逻辑、更严谨地向学生传播知识。
第二,要时刻将学生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时刻真正地以学生为核心呢?通过本次比赛,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学生主体”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讲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需要有问题的导入,让他们对该话题产生一定的兴趣;对于有争议的话题,能充分引导学生思考甚至是争辩;在教学过程中,能预计到学生可能会在哪些地方有疑惑以及如何解答这些疑惑,等等。有效的教学不是教师个人的演讲表演,也不是游戏式的互动,而是需要不断启发学生,唤起他们对所讲知识内容的兴趣和思考,进而系统阐述与深度剖析,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能力提升永无止尽。尽管教学能力评价的维度是多方面的,但从综合来看,提升教学能力是一个持续的、永无止尽的过程。在保留自己原有教学特色的前提下,如何不断弥补自己的教学短板并形成更强的教学特色,值得自己今后不断探讨。譬如,能否用更好的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能否用更开放的、更直接的形式来与学生互动,能否更加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地阐述某一个现象或内容,等等。实际上,这次教学竞赛也为自己树立了一面镜子,自己可以面对这面镜子不断改进与完善。
最后,我特别感谢学校及院系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这个过程也将成为我“青春人生”的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对我而言,教学就是一种兴趣,是彰显自己价值、个性和风采最好的方式。尽管这次教学比赛已经结束,但自己的教学生涯仍在继续,幸福之旅仍在延续……